雲林土庫好滋味,芋香Q米與豆香醬油守護水牛|回鄉米/回鄉釀 林家良
回鄉米的故事,始於雲林土庫。創辦人林家良,最初有感於台灣食安問題日益嚴重,食物來源的取得標示不盡完善,因此他毅然決定返回雲林老家,親自耕耘稻田,從源頭開始提供健康的食物來源。一開始,他認為稻米是最基礎的農作物,種植稻米成為他實踐理想的起點。由於林家良對友善耕作的堅持,採用無農藥的栽種方式,並以人工除草,為的就是守護土地生態平衡以及吃的健康安心。在經營農耕10年之後,林家良便開始加入生產醬油─回鄉釀醬油,嚴選自產黑豆,遵循古法陶缸日曝一百八十日以上,細心照料每一道工序,製作出安心美味的醬油。在新東陽西螺服務區的農青市集上,可以看到林家良熱情地跟路過的旅客介紹回鄉米及回鄉釀醬油,經過細心照料的稻米與黑豆醬油,讓吃過的客人都豎起大拇指,透過回購、預購等方式來告訴林家良:「你的商品真的很好吃!」
圖/西螺服務區FB(左)、回鄉米FB(右)
圖/西螺服務區FB
有三代務農經驗的林家良,決心返家創業後,取返回家鄉的概念創立了「回鄉米」品牌,採用友善耕作方式,以人工進行除草及使用有機肥,不使用農藥化肥,實踐安心吃及永續農業理念。「回鄉米」在選品上採用香米米種進行種植,雖然種出來的米粒較小,但經過烹煮後較有黏性,聞起來充滿著芋頭的香氣,口感Q彈,放冷後吃起來仍保有一定的品質,即使做成糙米飯依然口感不減。
圖/回鄉米FB(上下)
然而,林家良的耕耘之路並未止步於稻米。歷經十年,他於2022年推出了「回鄉釀」醬油。雲林的沙土土質相當適合種植雜糧作物,因此林家良選擇種植黑豆做醬油,光從選豆、種植、釀造就會花費四個月以上的時間。陶缸日曝一百八十天以上的古法製作,釀造出來的醬油豆香濃郁,經評鑑為CNS423甲級品醬油,更獲選2023年的農村好物。不少客人品嚐過後紛紛回饋,回鄉釀醬油的味道就是阿嬤的醬油味,是記憶中天然又古早的美味。回鄉釀醬油為確保醬油都來自最天然的原料,皆經過嚴格檢驗的甲級醬油,公開的原物料標示提供消費者最安心的選擇。
圖/回鄉米FB(上下)
「回鄉米」與「回鄉釀」的故事,不僅僅是一個農青返鄉創業的歷程,更是一段對土地、對生命、對食安的深刻承諾。因為交通方便及移動成本較少的關係,林家良選擇到新東陽西螺服務區的農青市集上展售「回鄉米」和「回鄉釀」醬油,往來服務區休息的旅客也成為回鄉米與回鄉釀的新顧客,品嚐過的旅客無不感受到來自土地的溫暖,也因西螺服務區農青市集,讓更多人有機會品嚐到來自雲林土庫的純樸滋味。
圖/西螺服務區FB
林家良的從農之路,充滿了對土地和生命的熱愛,他不僅以友善耕種的方式,生產出高品質的農產品,在關心食安問題的同時,更創立了雲林第一座「水牛安養中心」,收養退役老牛,讓辛苦的農耕牛能安享晚年。也因為這份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懷,感動了無數人,甚至讓他的故事躍上了高中英文教科書。有機會到雲林土庫的旅客「不妨安排一趟小旅行,前往水牛安養中心暨教室走走,在了解生命教育的同時,也順道體驗當地的純樸風情。
圖/回鄉米FB(上下)
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