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味最濃的時尚購物包─茄芷袋
如果你曾在路上看過由尼龍網布製成、以紅藍綠三色為主的條紋提袋,那正是有「台版 LV」之稱的茄芷袋。根據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的資料,茄芷是來自閩南語的稱呼,語源可追溯至日文外來語かぎ編み(kagiami)。最早出現在台南後壁,原為農村的生活必需品與市場常客,專門用來裝載農產品與雜貨。從初期的藺草編織,逐漸改良為現今的尼龍網布,因其輕便、透氣、耐用,成為台灣家庭常見的購物袋。近年受到復古風潮帶動,茄芷袋搖身一變,成為與鳳梨酥、台灣茶並列外國旅客指定的熱門伴手禮。
不只是購物袋更是文化的象徵
近年來,茄芷袋因其文化意涵與復古魅力,再次受到年輕世代與設計圈的青睞。它展現出的台灣味與在地情懷,讓茄芷袋不僅出現在日本雜誌、電視節目,2024 年更登上巴黎奧運文化館,成為限定禮品包。隨著國際舞台的展開,茄芷袋結合文創設計與異材質,發展出飲料提袋、手提包、斜背包與票卡夾等多樣款式,從阿嬤的市場購物袋蛻變為時尚潮流選項。

富含故事的臺灣伴手禮
從農村生活到國際舞台,茄芷袋陪伴台灣人度過數十年的日常,也承載著濃厚的人情味。從一開始家庭買菜袋,到中期面臨工廠凋零,再到社區發展圓夢計畫、工作坊,與各項文化活動結合,茄芷袋一詞從一度沉寂無名到躍上國際舞台。茄芷袋在日文中稱為「漁師網バッグ」,韓文叫做「대만전통가방」,英文則取自原名「KA-TSI」,展現跨國吸引力與文化辨識度。為了讓旅客輕鬆把這份記憶帶回家,新東陽門市與國際機場一航廈台灣伴手禮區,皆有販售被稱為「台灣LV」的茄芷袋。
.jpg)
參考來源:
-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:https://culture.tainan.gov.tw/
- 國家文化記憶庫:https://tcmb.culture.tw/zh-tw/detail?indexCode=Culture_Object&id=262594
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