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曆七月是台灣家家戶戶準備供品、誠心中元普渡的重要時節。與西洋萬聖節、墨西哥亡靈節、日本盂蘭盆節(お盆)相比,台灣的中元節不僅是緬懷祖先,更融合了民間信仰、宗教儀式與地方特色,形成一種獨有的「陰間款待文化」。除了耳熟能詳的放水燈、搶孤,許多地區也會舉辦普渡、法會等大型活動,其中有兩個地區特別被譽為中元文化重鎮——北部的基隆與中部的雲林虎尾,不僅歷史悠久、規模盛大,還能從儀式、參與方式,一窺地方信仰下的祭祀活動,在每年農曆七月,舉辦專屬陰間來客的盛大款待儀式。
圖/新東陽西螺服務區粉絲團
這兩地不僅祭儀隆重、形式豐富,更成為每年中元節期間,吸引大量人潮參與的民俗旅遊熱點。其中,「鷄籠中元祭」不僅是基隆傳承百年的文化盛事,也是臺灣規模最大的中元祭典,更是第一個被指定為「重要民俗」類國家文化資產的節慶活動,因此 吸引無數國內外旅客 前來參與。而源自清代的雲林虎尾「街仔普」,同樣歷史悠久,根據新聞媒體的報導去年(2024年)就吸引超過30萬人共襄盛舉。讓我們一起走訪北基隆、南虎尾,找回屬於農曆七月的傳統情懷與誠摯心意。
圖/新東陽西螺服務區粉絲團
第一個登錄的重要民俗文化資產─鷄籠中元祭
基隆的中元節不只是拜拜,由於保留傳統科儀,更是一場融合宗教、文化與地方參與的城市慶典。由當地宗親會輪流主辦的鷄籠中元祭,每年農曆七月依序舉辦迎斗燈、放水燈、中元普渡、跳鍾馗等活動,場面壯觀內容豐富。
喜愛傳統工藝、北管西皮、福路兩派樂團的旅客,隨著斗燈隊伍移動外,可前往慶安宮,欣賞各姓氏精美雕刻、裝飾華麗的斗燈;而對活動的重頭戲─放水燈有興趣的旅客及信眾,,則多會聚集於八斗子望海巷,觀看水燈頭在午夜十二點交子時刻緩緩漂向遠方。放水燈是鷄籠中元祭的重要環節之一,在道長主持水燈科儀後,水燈正式放流,在傳統信仰中認為「水燈漂越遠、運勢越旺」,民間習俗也深信水燈頭漂流得愈遠,代表接收到普度訊息的好兄弟愈多,正所謂「有吃有保佑」。
近年來基隆市政府積極透過直播與文化推廣,讓更多民眾能深入認識鷄籠中元祭的歷史背景與文化藝術價值,活動融合了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普及外邦的國際觀,並傳承基隆的傳統文化,鷄籠中元祭成為國內外旅人夏季必訪的特色祭典之一。
影/基隆市文化觀光局
• 延伸基隆景點推薦:基隆廟口夜市、和平島公園、八斗子海濱、等嶼亭、正濱漁港、彩色屋
• 跟著新東陽去旅行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16j6Q4ka4K/
示意圖/新東陽FB粉絲團
傳承百年且全鎮封街的盛大祭典─雲林虎尾街仔普
示意圖/unsplash
與基隆的鷄籠中元祭不同,虎 尾的中元祭典形式獨具一格,是全鎮封街、分區舉辦的超大型「街仔普」活動,每年會依照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、德興、福德等7個普渡區規劃各式各樣獨特的普渡供品,席開千桌市區街道擺設供品,聯合廟宇與信徒進行祭典,展現地方風格與團結力。
雲林虎尾的「街仔普」,不只是地方活動,更是歷史悠久的信仰儀式。其淵源可追溯至清代,當時稱為「大崙腳普」,由當地居民祭祀池府千歲王爺,祈求消災解厄,普渡孤魂。隨著日治時期虎尾糖廠的開設、新移民大量遷入,當地普渡也逐漸轉變為居民自發組織的街道祭典,型態也從原本的「廟普」轉化為「街普」。虎尾的街仔普現在不僅是地方信仰核心,也成為虎尾每年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事之一,與基隆中元祭並列為「北基隆、南虎尾」的文化盛典。
示意圖/unsplash
以去年為例虎尾各區分別以冰雕、果雕、肉山、古物展等主題進行規劃,夜間也有踩街嘉年華、電音活動以及音樂會等中元祭晚會活動,吸引大量年輕族群與觀光客參與,三天內就超過30萬人潮前往。除了各區別具創意的主題供品與熱鬧晚會之外,虎尾街仔普的核心精神,仍回到那份對無主孤魂的普渡之心。活動期間,民眾會準備牲禮、蔬果、糕餅等豐盛祭品,擺設在千桌供桌上,並搭配大士爺、翰林所、孤衣山等紙糊祭儀物,展現敬意與誠心。整場祭典不僅祈求地方平安、商業興旺,也讓這份百年信仰文化透過具體實踐延續至今。近年來虎尾鎮更積極推動中元祭典申請為雲林縣文化資產,希望能讓這項珍貴的民俗活動被更多人看見與認識。
示意圖/unsplash
• 延伸雲林景點推薦:虎尾糖廠、雲林布袋戲館、青埔落羽松秘境、雲林故事館、虎尾眷村
示意圖/unsplash
澎派普渡組在手,拜拜好輕鬆
無論今年選擇親自參與各地盛典、還是在家準備普渡,為了兼顧現代祭祀便利與儀式感,新東陽推出多款普渡懶人組,輕鬆準備供品傳遞滿滿心意,讓拜拜不再繁瑣。
延伸閱讀
參考來源:
1. 基隆市政府 https://www.klcg.gov.tw/tw/klcg1/
2.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https://www.klccab.gov.tw/
3. 鷄籠中元文化館 https://www.klccab.gov.tw/GhostFestivalMuseum/
4. 雲林縣政府 https://www.yunlin.gov.tw/Default.aspx
5. 雲林縣虎尾鎮公所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Huwei
6. 國家文化記憶庫 2.0 https://tcmb.culture.tw/zh-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