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了解需求到制定計畫,一步步建立安全的糧食儲備,居家防災糧食的準備是確保在緊急情況下,家庭能夠維持基本生存需求的核心。例如,地震、颱風或其他自然災害可能導致斷水、停電及物流中斷,若缺乏足夠的糧食儲備,可能會面臨的糧食困境。準備居家防災糧食不僅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負責,也是一種緊急危機應對的基礎能力。
儲備食品推薦

居家防災糧食的準備並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計畫。透過評估需求、設定儲備目標以及定期輪換,您可以確保在危機來臨時,家人能獲得足夠的支持與保障。特別是針對幼兒、吞嚥困難、高齡者的需求,提前考量並準備完善的物資,更能為家庭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。從今天開始行動,便是為未來打下安全的基礎。

如何開始準備?
1. 評估家庭人口與需求
首先,計算家庭人口數,包括年齡層、健康狀況及特殊需求。例如,若家中有嬰幼兒或老人,可能需要額外準備嬰兒食品或營養補充品。對於高齡者,應特別考量易於消化的食品,以及符合其健康狀況的低鈉或高纖食品。此外,若高齡者需要定期服用藥物,應預先備妥足夠的藥品及其使用說明。2. 設定糧食儲備的目標天數
一般建議至少準備3至7天的糧食,但若經濟能力及儲存空間允許,可增加至2週或更長。目標天數應與所在地區的風險評估相關,例如災後救援的時間長短。3. 儲備食品的類型
- 非易腐食品:例如罐頭、調理包、即食湯包、乾糧(餅乾、麥片、糖果...等)。這些食品保存期限長且容易儲存。
- 高熱量和營養食品:災後可能需要更多的能量,選擇如花生醬、能量棒等。
- 特殊需求食品:如低鈉食品、奶粉、高蛋白、藥用膳食補充品...等。
儲備食品推薦







4. 儲水
每人每天需要約3升水,包括飲用和基本清潔用途。確保水的保存方式安全,例如使用密封的水桶或瓶裝水。同時建議準備水過濾器或消毒片以應對水源短缺。
5. 儲存與輪換策略
食品和水需要妥善存放,避免潮濕、高溫和陽光直射。建議定期檢查食品的保存期限,採用「先入先出」原則,確保儲備物資不過期。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全面更新。其他重要準備事項
- 簡易烹飪設備:如小型瓦斯爐或便攜式卡式爐,配備足量的燃料。
- 基本餐具與工具:包括多功能刀、開罐器及可重複使用的餐具、夾鏈袋…等。
- 緊急用品:例如急救藥品、頭燈、手電筒及電池。
- 幼兒、吞嚥困難、高齡者專用物品:建議準備進食器、手動研磨器、奶粉…等。
居家防災糧食的準備並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計畫。透過評估需求、設定儲備目標以及定期輪換,您可以確保在危機來臨時,家人能獲得足夠的支持與保障。特別是針對幼兒、吞嚥困難、高齡者的需求,提前考量並準備完善的物資,更能為家庭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。從今天開始行動,便是為未來打下安全的基礎。